在英港人籌備大型示威反對中國使館 曼城港人向英副首相遞信請願

0:00 / 0:00
在英港人籌備大型示威反對中國使館 曼城港人向英副首相遞信請願 有現居英國曼徹斯特的港人,早前在集會上收集簽名,聯署去信身兼大曼徹斯特國會議員的副首相韋雅蘭(Angela Rayner),反對由她負責作最終決定的中國駐英大使館重置方案。他們希望其他地區的在英港人「一人一信」向居住地區的國會議員提出反對;又指2月8日在倫敦皇家鑄幣廠的跨民族示威具象徵意義,港人應把握享有的自由,清晰地向「超級大使館」說不。

有現居英國曼徹斯特的港人,早前在集會上收集簽名,聯署去信身兼大曼徹斯特國會議員的副首相韋雅蘭(Angela Rayner),反對由她負責作最終決定的中國駐英大使館重置方案。他們希望其他地區的在英港人「一人一信」向居住地區的國會議員提出反對;又指2月8日在倫敦皇家鑄幣廠的跨民族示威具象徵意義,港人應把握享有的自由,清晰地向「超級大使館」說不。

港人蒐147居民簽名聯署去信副首相

日前曼城的「香港再開埠」集會上,有義工在現場收集簽名,聯署反對中國在倫敦前皇家鑄幣廠(Royal Mint Courts)興建「超級大使館」,最後合共有147名曼城居民參與聯署,包括在英港人、烏克蘭人及本地人。

2.jpg
聯署信提到大使館新選址不足以容納可預見的大規模示威,指安全的進行示威是英國民主最重要基石之一,要求身兼下議院議員的韋雅蘭在國會表達其選區選民的憂慮。(梁銘康攝)

輾轉尋獲韋雅蘭秘書接信 一度著遞信港人投到郵箱

英國政府早前宣布由副首相韋雅蘭就中使館重置作最終決定,她同時是大曼徹斯特阿塞頓(Ashton-under-Lyne)選區的國會議員。居於當區、慈善平台「Freedom Card」創辦人Jay及「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」成員阿星,周二將收集到的簽名及聯署信,帶到韋雅蘭的國會議員辦事處遞信。

不過要遞信,首先要找到韋雅蘭的辦事處。二人於辦事處所在的街市兜兜轉轉,經商戶指引下才找到辦事處不向公眾開放的入口,再經街市職員通傳,才找到韋雅蘭辦事處的秘書。秘書向二人表示可以將聯署信投遞到辦事處的郵箱,但阿星及Jay表明希望秘書親身接信。

該名秘書之後一度向二人詢問在場記者拍攝影片的用途,並指本台記者無權拍攝:「我沒有允許你向我拍照。」但記者澄清根據英國《通用資料保護規則》,因為新聞工作拍攝他人,毋須對方批准,該名秘書才作罷。幾經擾攘,他最終亦收下請願信。

3 (1).jpg
韋雅蘭的秘書(左)一度向遞信港人稱可投遞到辦公室郵箱,又指記者無權在未經同意下向他拍攝,擾攘幾分鐘最後方親手接收信件。(梁銘康攝)

認聯署數字難顯民意 盼向港人起示範作用

Jay和阿星事後接受訪問時承認,只有147個簽名難以反映民意,所以希望居於韋雅蘭選區轄下地區,包括Ashton-under-Lyne、Audenshaw、Droylsden及Dukinfield的港人,「一人一信」去信韋雅蘭表達意見;亦希望今次自發行動能鼓勵居於其他城市的港人效法。

阿星說:「我們可能都預見了,遞信都未必會有太大的迴響,但有分別的是,我們不是打定輸數,我們其實是在記錄。每次多一些記錄的時候,我們覺得成效就是,更加具體和清晰反映,這個政府究竟有否理會、有否聽到市民的聲音。」

2/8倫敦跨民族示威反「超級大使館」 阿星:應善用自由證明港人重視

問到在英港人可以怎樣更明確表達反對意見時,二人都提到2月8日在前皇家鑄幣廠外的示威。Jay指全英各地,包括曼徹斯特及列斯等地,都有港人組織自發動員,包括包車前往倫敦參加示威,形容今次示威具象徵意義。

Jay說:「很少有一個活動是要二十幾個組織,還是跨民族的組織一起去發聲、 一起去做宣傳。其實只是由這個表現,已經反映了這次示威的重要性。」

4.JPG
廿多個在英香港、維吾爾、台灣及西藏人組織聯合發起示威,稱要「迫爆」使館擬定選址,證明「超級大使館」外空間不足以安全地進行公眾活動。(梁銘康攝)

阿星亦認為必須要作出行動,是因為不能讓英國政府以聽不到反對意見作為開脫藉口,亦要反駁大倫敦警方最近改口,稱上址空間足以進行大型示威:「重要的就是證明警察的說法,或者他們聽取的那份意見其實是有誤的,要證明政府的錯誤。也要證明給英國政府看,其實香港人不是當這件事『冇到』,是很緊張的。」

英國《衛報》周日(26日)引述消息,指中國外長王毅預料將於2月訪英,與英國外相林德偉舉行峰會,正值英國政府就使館重置召開公聽會。阿星認為港人應該思考,2月8日後是否應該有後續行動,包括中方要員到訪之時。

他說:「我們在這裡說一些不同意政府的言論,或者覺得政府的政策、措施有問題的時候,我們(身處)這個國度是可以提出、是可以反對、可以表達意見,不會因而被捕,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地運用這些自由。」

英國傳媒近日引述英國情報部門消息,指「超級大使館」選址地下有重要通訊電纜,警告若最終獲開綠燈,中國或有能力對此發動數碼攻擊。

編輯: 溫曉平 網編:李家明